来源:解放军生活·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:胡勇华
来到玛瑙滩,是在2012年12月1日。滩上,乱石飞溅,数十吨的大卡车,被大风吹得如蜗牛般爬行。官兵们在通向雷达阵地的120级台阶上顶风前行检修装备,他们穿着大衣,戴着手套,可寒风还是渗入体内,阵阵寒意从头侵到脚。
跟紧了,略一定神,看着他们被风沙吹过的脸庞,第一印象闪电般定格:满手老茧、皮肤黝黑、牙齿洁白、笑容灿烂,这是一群朴实的阳光大兵!
面对艰苦环境,雷达站官兵养成了乐观向上的精神
那一刻,我是祖国的“眼睛”
清晨,玛瑙滩从沉睡中醒来。
下士武力涛早早就起了床,他今天担负值班任务。“这是我最神圣的职责!那一刻,我是祖国边防线上的一名‘千里眼’!”他激动地告诉笔者。
雷达站四周全是茫茫戈壁滩与乱石山,如一座“孤岛”矗立滩上。近几年,虽然经历了3次转隶调整,但连队官兵始终将“大漠守边关、戈壁铸忠魂”烙在心中,连续多年空情保障零差错。由于常年担负警戒值班任务,每天早晨太阳刚出地平线的时候,雷达站就庄严组织交接班,把使命与责任扛在肩上。
7时30分,武力涛和其他几名战友整装列队,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走进指挥室,领受当天属于自己的那份荣光。
遥远的地平线上,一轮红日徐徐升起,一道道霞光染红了戈壁滩。
“今天的主要任务有……”教导员徐自才洪亮的声音响彻戈壁滩。
接过父辈们手中的枪
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。雷达站最高处,矗立着雷达天线,如神圣的碉楼屹立在戈壁深处。在雷达站任何一个地方,抬头就能看到这座山。站在山顶,直落20米,俯看如战地黄沙,仍能感受到阵阵的凉意。刚满18岁的尚无号和班长刘帅正在值班,他们的任务是边境空防预警。
站在山顶远眺,一片戈壁,西侧接壤蒙古,大吨位集装箱货车川流不息;东南侧高速公路,大小车辆来来往往。
“每次值班,都很紧张、很兴奋。为祖国和人民预警放哨,以前总觉得这种事离自己很远、不真实,现在却成了每天的日常生活,我感到自豪、骄傲!”2017年7月进来的周荣凯激动地大声说。
“小周的二爷爷和大伯父都当过兵,都是在边远艰苦的地方,还立了功。”班长于国荣告诉我们,“2017年12月,正在上大学的小周参了军,又主动申请到最艰苦的地方当兵。”
“来到这里后,才对父辈们的那种军人情结有了深入的了解,也才知道军人的使命和担当。”小周神情凝重地说,“我们是祖国的眼睛,为祖国预警放哨是我们的责任。只要进入值班状态,就浑身来劲!”小周紧紧盯住三尺荧屏,仿佛这荧屏就是父辈们亲手交给他的枪。
正如小周所说的,预警哨兵就是祖国的眼睛,随时都要做好战斗准备。去年7月,他刚刚下连,便遇到大型演习任务,雷达站作为任务保障点,全站官兵严阵以待。风沙里,他们在自己的战位上沉着应对,圆满完成任务,受到上级好评。
只有纯爷们儿的滩
“在滩上,只有纯爷们儿一样的军人,没有别的人!必须具备强健体魄、铁一般的意志。不习武、不精武,不是合格军人!”瘦小精悍的站长顾积军斩钉截铁地说。
“全部带到训练场,3公里越野!”光说不练假把式,顾站长当即喊来值班排长汪涛,集合部队。
营区门口,一条通向省道的小路就在眼前,说是路,其实就是连队官兵和补给车辆在戈壁滩上碾轧出来的土路,后来翻修成水泥马路。这条3.7公里的水泥路是雷达站进城的唯一通道。强劲的戈壁风从嘴里拼命往肚子里灌,吹得人都站不稳,眯着眼睛一看,官兵已开跑,一路上设有好几道杠的距离标记。
这么大的风,能跑得动吗?“啊”,一声冲刺过后,二级军士长鲁政平跑到我们面前,14分15秒……106分!
“战争不分天气好坏,既然守在戈壁滩,就要适应滩上的气候,练好本领。”顾站长骄傲地介绍,就是在这条独特的“S”形跑道,连队官兵在大风中练体能,在沙尘天练估高测距,在漆黑的夜晚练捕捉目标,条件越恶劣越练习,练臂力、练定力、练毅力……练得多了,自然就跑得快!
滩上处处情谊浓
在滩上,这群年轻士兵们的感情也很“纯爷们儿”。下士万庆彬清楚地记得,2017年9月,雷达站遇见了历年来最大的一次洪水,他正在山上战斗值班,站长顾积军在戈壁滩上带领大家堵洪峰,急得嘴起泡。由于已经连续两顿没吃上饭了,回去后,他把连队剩余的肉和菜炖成一锅,让大家尽情地吃饱。看着站长那憔悴的模样,战士们流着眼泪吃完这锅带着情谊的饭菜。
2016年10月的一天中午,战士陈可柏突然恶心头晕,由于风大天寒,一天一个班次的地方班车暂停营运。那天晚上,教导员徐自才一夜没合眼,安排卫生员王典琛反复用湿毛巾敷他的额头。第二天上午,当战士们把陈可柏送到车上时,突然狂风大作,人都站不稳。“快挡风,别让他着凉!”战士们手挽着手,身贴着身,筑起了一道暖暖的人墙。治疗1个月后,陈可柏被医生告知不适合再在戈壁滩上,可他仍坚持回到雷达站,理由非常简单:“不跟战友们道个别,我一辈子心不安。”
玛瑙滩有“文化”墙
刚到雷达站,对戈壁滩上沙尘暴的印象特别深刻,不光风力大,吹在脸上还带着沙粒,总觉得脸上有东西,怎么擦也擦不干净。
作训参谋陈超告诉我们,滩上高温高寒高盐,腐蚀性极强,在滩上待的时间长了,脸上都会长斑。
是啊,我们一路上看到,路边的钢架子都生锈了,何况人脸呢?
常年待在滩上的二级军士长何永宇说,因为滩上大风腐蚀性强,好多电器设备都不同程度地“停工”。尽管滩上信息闭塞,生活单调,但文化氛围浓厚。菜园文化、石头文化、格言文化、战斗文化……像血液一样,融入官兵的戈壁生活。这也印证了一句老话:越是贫瘠的土地上,越能结出灿烂的文化之果。
营区围墙上,刻着“善战·血性·担当”6个遒劲有力的大字;进入楼内大厅,墙壁上印着雷达站的站魂:“身处一线、创造卓越、挺在边关、自强不息”。
类似这样“有文化”的墙壁,雷达站随处可见。最大的一块墙面上喷上了“扎根边疆以戈壁为家,献身使命与雷达做伴”18个红字……这些文化墙见证了时代的沧桑巨变,形成了独特的戈壁文化,构筑了雷达站官兵的精神家园。
“印象毛道”灿烂了整个滩
在滩上,最具文化韵味的要数菜园子了。那是雷达站官兵最喜爱的情感家园。
菜园子建在戈壁滩上,四周空旷,是滩上“风水”最好的地方。围了30多米的围墙,有了围墙,菜园子里的风明显小了许多。菜地共有10块,总共面积有6亩之多,种有西红柿、黄瓜、豆角、萝卜、辣椒、茄子等20多种蔬菜瓜果,绿油油的,长势喜人。这些绿色植物可都是全站官兵的心肝宝贝。
“滩上种菜不容易。菜园里的土都是一代代官兵精心呵护出来的。”司务长豆强奎说。豆强奎来到这里虽然只有4年,但他像熟悉自己一样熟悉滩上的生活。作为司务长,他最清楚这块菜园在战友们心中的分量。凡有空闲时间,大家都会自发来到这里,浇水、捉虫、除草、搭架……时间一长,菜园慢慢变成了文化园地。刻有格言警句的石桌石凳别具一格,占满了菜园四周。官兵们自拍的菜园风光和生活剪影,被整理镶嵌在了连队墙上。尤其是这里的“印象毛道”墙最引人注目,这些官兵的印象灿烂了整个戈壁滩。
王春林持枪飞跃的动作非常炫酷
“印象毛道”上有一张照片叫《持枪飞跃》。一名战士右手紧握钢枪,腾空飞跃在戈壁滩上。“这是上等兵王春林在训练时的一个剪影,因为刻苦训练,王春林成为同年兵中第一个单放值班的战士。这张照片,就是他在连队训练时被战友抓拍的。”徐教导员告诉我们,王春林退伍后,因素质过硬被多家用人单位争抢。后来他给连队战友打电话说:“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干事业的好地方。吃了毛道的苦,世上就再没有吃不了的苦;经过了毛道的锻炼,世上就再没有干不成的事。”
(解放军生活·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