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装修学院 装修问答 正文

装修节目采访问答(央视设计师帮装修的节目)

「导读」行业转型期,社会环境在如何改变?家装风潮涌向何处?未来应是如何?当下需要关注什么?从基层工人一路做到500强装企创始人的俞爱武,在行业纷纷扩张的时候选择了点下刹车,重新思考行业的过去、现在和未来。

家页专访俞润装饰创始人俞爱武,探索家装发展脉络。

作者 | 刘林

“没有人真正去改变行业,只是不断给消费者挖坑。”在说出这句话之后,俞爱武特意强调,这句话可以对外公开,行业弊病如果一直没人敢说,那么就永远得不到解决。

从1995到2020,俞爱武用25年从一穷二白到今天在上海家装行业占据一席之地,成为中国家装500强企业的创始人。或许也正是多年在家装行业的浸淫,让家装行业纷纷扩张的浪潮下,俞爱武依然坚定地选择了一条不一样的路。

近几年,随着行业转型加速,数字化、产业化几乎成了所有家居企业的口头禅和或战略方向,但多数都没能跑出来。即使阿里两年狂砸120亿,依然处于前期投资阶段。

那么,在行业转型节点,家装行业的浪潮将涌向何方?

烧钱撬动不了家装行业

过去几年,家装行业风起云涌,各种概念层出不穷,但经历了几轮大规模的洗牌以及疫情的影响,还能留在赛道上的企业,要么投资方的资金雄厚,要么已经有了成熟的商业模式,即已经脱离了野蛮生长的状态。单以互联网家装而言,2018年后就倒下了100多家企业。

在俞爱武看来,无论是京东、阿里,还是苏宁、国美,这些外来者的家装业务事实上都处于亏损状态。而爱空间、土巴兔等企业,同样处于投入阶段,盈利无法得到保障。

事实上,家装是一个现金流极好的行业。不断地融资烧钱,证明模式存在问题,这些所谓创新没能起到推动行业发展的作用,这是俞爱武得出“烧钱撬动不了家装行业”的原因。

◎ 俞润装饰上海总部实景

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产品,即便每个企业都宣称自己的模式或者架构是开创性的,但却迟迟不能形成品牌效应。这一点上,俞爱武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。

◎产品研发并不完全符合消费者的需求

消费者是愿意为优秀的产品买单的,手机价格连年攀升,依然让民众趋之若鹜。所以说,如果品牌建设与产品质量真的具有开创性,是完全能够吸引消费者的。

◎行业发展模式趋同

虽然概念很多,但大多数装企终究只是给传统的家装行业披上一层华丽的外衣,做的依然是旧内容,没能真正解决消费者的痛点。

此外,不少做平台的企业,做着做着最后又回到了原点,只想着拿着装企的钱去跑流量,最后再靠着广告赚钱,这只是让竞争变得更为残酷,而不是实现信息与资源更高效地流动。

◎无法实现标准化

标准化不仅能解决消费者与装企间的信任度问题,同时也让服务变得确定化。而标准化也是实现规模扩张的最佳手段,因为其带有典型的工业化特征,这也是市场上没能出现百亿级装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。

实现标准化,不仅需要企业对行业用户足够的认知及分级,同时还需要企业不满足现有模式,去做更多末端的事情,实现去中间环节。这进一步也要求企业,对供应链的打造及信息化建设进行更多的投入。

即使面对如此的困难,俞爱武依然认为:“未来5年,风口在装企,甚至会出现国家层面的扶持。”因为家装一直扮演着整个大家居行业的流量入口,不从家装行业入手,很难将整个大家居故事讲清晰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就在采访结束后不久,商务部等12部门已联合印发《关于提振大宗消费重点消费促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若干措施的通知》,其中包括促进家电家具家装消费。

最重要的问题是缺乏标准

上个世纪90年代建成的住宅,户型普遍不合理,没有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居民生活方式和习惯进行设计,很多还参考了香港的房型,要么是一室一厅,要么是两室一厅,要么没有厅,要么过道厅,有手厢式的,也有斜面。房子本身是不舒服、不宜居的,装修更是没有任何用户思维。

那时候还没有拎包入住的概念,只有一些高档住宅会提供这类服务。那时候俞爱武刚刚从老家来到上海,亲身经历了国人住宅装修的完整演变路径。

那时候的全装修往往会从最开始的基础装修到最后面的锅碗瓢盆,装修公司会在事前和业主沟通好,最后实现真正的拎包入住。

时间来到2005年左右,国内房地产出现了第一波消费升级,人们开始关注户型,讲方位、讲风水,对朝阳面积有了更大需求,板式建筑开始流行。

◎ 俞润装饰上海总部实景

伴随着人们对居住舒适性关注度的提高,装修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,也是在这一时期,俞爱武在上海注册了自己的装修品牌。

但快速发展的行业也出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,最重要的就是行业缺乏标准。

首先,技术没有标准。以产业工人为例,现在的模式就是将工人交给一个公司去管理,但这种统一基本浮于统一制服、工具箱、话术的表面文章,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技术输出标准。

其次,监理同样非常困难。无论是第三方,还是自己的监理,都很难将监理严格落实,一是没有统一的标准,二是没有相应的监管。这进一步放大了另一个问题,就是消费者和装修公司之间的信任度是非常薄弱的,双方更多时候是处于博弈状态,而不是合作。

最后,消费者本身的期待是错位的。在期望的东西和愿意付出的价格之间,往往会出现非常大的落差。一套房子的装修投入至少应该是房价的20%才合理,但中国家庭的预期投入目前只有5%。

这进一步放大了市场的不正之风,促使很多装修公司为迎合消费心理,纷纷推出低价套餐,你低,我比你还低,你是999套餐,那我就是799套餐。

对于这点,俞爱武感触尤其的深。他们在某平台做线上获客,从2011年做到2015年,做到了6000万,最终还是离开了,因为比拼到最后,装企之间依然是在拼低价。

“没有人去改变家装行业,只是不断地在给消费者挖坑,没有人关注交付。”经历了几年高强度“厮杀”的俞爱武这样总结。

整装的概念是多模块化

“整装的逻辑是多模块化,把原来非标准的东西标准化,把原来复杂的项目清单简化。”这是俞爱武对整装趋势的判断。而在给出这个判断之前,他作了一个非常形象的对比。

以前,装修公司习惯将一个解决方案拆开来卖,材料费、施工费等,最后列出来个非常复杂的清单,看上去特别有价值感,消费者也特别满意。但你去买车,你绝对不会要求厂家把轮子、方向盘这些拆开来算,所以这种销售逻辑在整装趋势下一定会改变。

把非标准化的东西标准化,减少手工作业,增加批量化生产,用标准化模块的多样化重组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。

当前我国的装修装配式水平还很低,日韩的装修技术比较领先,绝对不会出现大量现场作业的情况。

◎ 俞润装饰施工队长团队照

装修工业化不仅可以减少对人力的依赖,同样也会推动对装修的系统化管控问题。如何实现装修工人和工艺之间的系统化管控?

俞爱武认为得靠大数据、大系统,最后理想的模式是装修工人的核心行为应该是系统的、标准的,而不是依赖工人的手艺高低。

而在俞爱武的构想中,最理想的装修模式,就是职业化工人按照统一的施工标准,将模块化产品安装,全行业实现工艺标准化、费用单一化。

当然,这只是对行业整体的期待。对于当下,俞爱武表示,自己愿意去做交付的领跑者,不再去做以营销为目的的流量采买,而是实打实地用服务来树立口碑。

事实上,无论是工艺标准化还是产品模块化,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交付,市场满意度这才是决定一个企业是否能够长远的决定性因素。对交付的重视,会驱动企业更加重视产品研发、材料品质、服务标准,进而不断优化供应链和内部管理。

“如果我不刹车,我做了十几年的品牌就付诸东流了。”俞爱武在谈到交付问题时,心有余悸地说到。

本文为家页原创文章,著作权归家页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,如有转载需求请及时通过评论处与我方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