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一站式服务 办公风水 正文

扇形办公室风水座位图(办公室风水座位图 工位)

正祖国70周年大庆之际,有一个传奇建筑,今年也同样是它周年庆,它已经60岁了——人民大会堂。

人民大会堂正面照 © 张晓鹏

人民大会堂的面积之大、功能之多、设备之杂、体量之重、建造之神速,即使放在如今21世纪,都还是能被称为建筑奇迹。

趁着国庆假期,食堂君给大家推荐一部纪录片——《人民大会堂》。

▼《人民大会堂》纪录片封面

在这部纪录片中,你能了解到在新中国刚建立的年代,人们是如何完成这样的建筑壮举的。

01

开创篇:规划之难

人民大会堂的设计初衷,是为了庆祝1959年建国十周年而准备的建筑献礼。

▼《人民大会堂》纪录片 截图

当时,中国各地的著名建筑专家受到邀请后,都马不停蹄前来北京共商大计。

他们都是老一辈中国建筑师,如梁思成、张镈、张开济和吴良镛等。

▼《人民大会堂》纪录片 截图

这些建筑大师没想到,迎接他们到北京的是一个艰难挑战——需要5天内就出一套人民大会堂的方案。

不过,毕竟他们都是国内顶尖的建筑师,在时间有限的情况照样能完成方案。

▼《人民大会堂》纪录片 截图

然而,虽然建筑师的方案出得很快,但效果却不能让人满意。

其中,设计理念不够新颖,是多数方案里的最大缺点。

▼《人民大会堂》纪录片 截图

看到这里,大家是不是很好奇当时的方案都长什么样?

▼《人民大会堂》纪录片 截图

1. 庄严中轴线

这套方案以天安门的轴线,作为广场设计的中轴线,人民大会堂和中国历史博物馆互为对称关系。

该方案与目前的天安门广场布局,是最为相似的。

▼《人民大会堂》纪录片 截图

2. 列兵式广场

在建筑师陈植的方案中,人民大会堂被布置在天安门的西边,与中国历史博物馆并列,它们通过天安门中轴线,与国家剧院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相对称。

方案讲究的是一种平衡的布局方式,小体量建筑也减少了对场地的压迫感。

▼《人民大会堂》纪录片 截图

3. 与天安门面对面

建筑师刘敦桢的方案极具创新点,他在方案二确定四座建筑的基础上,把人民大会堂布置在了天安门广场的中轴线上。

人民大会堂与天安门面对面,打破了原本中轴线的布局,挑战了人们的接受度。

▼《人民大会堂》纪录片 截图

4. 多变空间广场

建筑师陈植的规划方案,呈现出“凸”字型布局,形成了多重的广场空间感受。

这个方案的最大特色,就是强调了天安门和纪念碑的重要性。

▼《人民大会堂》纪录片 截图

5. 完美不对称布局

建筑师戴念慈的方案同样以“凸”字型布局为主,但建筑并没有严谨地强调完全的对称性。

不完全对称的设计手法,减弱了天安门广场的严肃性,加上布置了青少年宫,也使得这片土地少了些政治色彩。

▼《人民大会堂》纪录片 截图

6.大草地广场

这套方案以纪念碑为分界线,纪念碑以北布置建筑,以南则是一大片的绿茵草地,更有广场的氛围感。

大片的草地,使得广场的休闲功能更加突出。

▼《人民大会堂》纪录片 截图

经过层层讨论,最终采用了方案一的构思往下深入。

在天安门广场上,只布置了人民大会堂和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,而人民大会堂确定布置在了天安门广场西侧。

▼《人民大会堂》纪录片 截图

02

成就篇:设计追踪

经过多方探讨,人民大会堂的选址总算是定案了。

然而,人民大会堂的建筑设计,才是真正让设计师头疼的问题。

▼《人民大会堂》纪录片 截图

按照最初的要求,项目的建筑总面积不能超过7万平方米,而且是要能容纳万人的大会堂!

以当年的首都剧场为例,平均每个座位分摊面积是13㎡。假如万人大会堂按照这个标准,则需要13万㎡,远超规定的7万㎡。

有些参与项目的建筑师调侃:这简直就是“螺蛳壳里做道场”。

▼《人民大会堂》纪录片 截图

参与项目的建筑师都很努力在方案上下功夫,然而他们的方案都没办法突破7万㎡的僵局。

▼《人民大会堂》纪录片 截图

经过层层深入探讨,最终还是功夫不负有心人。

北京建筑设计院的赵冬日、沈其的设计方案脱颖而出,他们联手设计的方案突破了原来设计的固化样式,很有创新性。

虽然他们方案的建筑面积超过了7万㎡,但由于项目建设的时间很紧,就开始按这个方案开始施工建设了。

▼《人民大会堂》纪录片 截图

方案呈现“凸”字型结构,建筑由北向南,依次排列大宴会厅、大礼堂和常委会办公楼,这三部分通过中央大厅相联系。

▼《人民大会堂》纪录片 截图

方案立面则沿用了前几轮方案中,获得肯定的西洋柱廊式结构。

这个柱廊的设计,还沿用了中国传统建筑柱廊的“中间宽,两边窄”的设计特点。

▼《人民大会堂》纪录片 截图

在建筑内部,仍然能看到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特点。

室内色调整体呈现出黄色和红色,这两个颜色在中国建筑中都是很重要的设计要素。

▼《人民大会堂》纪录片 截图

建筑中最有分量和最辉煌的一个厅,同时也是人民大会堂的建筑主体——「万人大礼堂」。

▼《人民大会堂》纪录片 截图

它宽76米,纵深60米,中部高32米,理论上可以容纳一座天安门城楼……

▼《人民大会堂》纪录片 截图

大礼堂平面呈现扇形结构,三层座位布局共有一万个座位。

▼《人民大会堂》纪录片 截图

顶部中央的巨型红色五星灯,是大礼堂最吸睛的设计。

在红色五角星周围,点缀有金色的70道光芒线,以及40个向日葵形状的灯和500个满天星灯。它们交相辉映,象征着各族人民对党如同向日葵向阳一般。

▼《人民大会堂》纪录片 截图

直到今天,万人大礼堂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礼堂。

可见当时人们创造的是,多么巨大的建筑成就。

▼《人民大会堂》纪录片 截图

为了庆祝祖国诞生10周年,建筑师们日夜奋战,共提出建筑平面方案84份,立面方案 份。

更令人惊叹的是,人民大会堂从施工到建成,只花了10个月的时间,别忘了那时可是建国初期。

▼《人民大会堂》纪录片 截图

人民大会堂还有很多精彩设计等着你去发掘,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神圣殿堂,更是中国人民的不朽建筑。

最近几年,中国一直被称作「基建狂魔」,殊不知,中国的伟大建筑工程早就已经开始进行了。

而中国的传奇建筑,远不止一座。

参考来源:

01.《人民大会堂》纪录片,导演: 曹征

02.《人民大会堂往事追踪报告》,作者:马祥林

除特别注明外,图文素材来自网络。

文转载自: AssBook设计食堂

ID:AssBookGroup

作者: 食堂君

原标题:1959年献礼,人民大会堂已60岁了!老一辈建筑师们共同创造的中国奇迹!